什么是垃圾分类?
垃圾分类是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、属性、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,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,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。也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,并通过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,实现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。
垃圾分类的意义
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处置的首要环节,是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生活垃圾出路问题的重要举措,是公共机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是建设公共机构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。
1、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,变废为宝。通过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,把有用物品,如纸张、塑料、橡胶、玻璃、瓶罐、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利用,变废为宝,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,又可减少垃圾处理量,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。如1吨废纸可再生新纸0.8吨,相当于少砍伐树龄为30年的树木20棵。1吨厨余果皮经生物处理后可生产0.3吨优质有机肥。
2、减少垃圾处理量。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处置。如对厨余果皮进行堆肥发酵处理,转化为有机肥。其他垃圾以及堆肥处理产生残渣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,可以减少填埋量,从而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,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赢。
3、减少环境污染。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不分类,将增加后续处理难度,导致垃圾处理效果不理想,造成对空气、水质、土壤的污染,危害人体健康,损害环境。目前,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,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,可以发电,可以把它制成优质有机肥等等。
身处穹顶之下,很多时候,我们想做的很多,能做的却很少。但垃圾分类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并行之有效的。让改变从身边发生,让人们真正关注并参与环境保护,这是我们选择垃圾分类的初衷。